山東中煤電器,專業煤礦自動化無人值守系統推動者。
5月6日,當期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421元/噸,環比下跌19元/噸,創下2014年1月中旬以來的最大跌幅。煤炭行業分析師李學剛稱,這一跌幅“觸目驚心”。
4月底以來,面臨煤炭消費淡季,部分大型煤企再一次降價促銷,煤價跌幅明顯放大。據了解,今年以來,有著煤市“風向標”之稱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已累計下跌104元/噸。
業內分析認為,隨著國內煤價的大幅下跌,進口煤的價格優勢不復存在,外部因素對煤炭市場的影響減小,解決煤炭供需矛盾迫在眉睫。進入5月,隨著下游補庫存節奏放緩和上游貨源供給恢復,港口庫存或再度面臨積壓走高的風險,同時受工業疲軟及節能減排等因素制約,下游整體用電需求依然較差,火電機組負荷率也普遍偏低,并且隨著南方地區豐水期的到來,后續煤電需求或將進一步走弱。
李學剛認為,部分大型煤炭企業進一步降價促銷對環渤海地區動力煤價格的影響繼續發酵,是促使動力煤價格下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部分大型煤炭企業對5500大卡動力煤的針對性促銷措施,在部分重點港口價格降幅的放大,是價格指數跌幅加深的主要原因。
多位煤炭貿易商表示,4月底5月初,大型煤企的再度降價讓趨于平穩的煤價再度“失衡”,主要還是受下游電廠日耗的持續低迷,電廠大幅降低對市場煤的采購需求,致使煤價再度暴跌。
據了解,2015年以來,晉北、蒙西等煤炭產地煤炭成交量少、煤礦開工率低,成本價甚至低于成本銷售的煤企數量增加。港口方面,庫存堆積,煤價持續下跌。盡管沿海主要電力企業庫存偏低,但是日耗煤量低迷,大幅降低了電廠的采購需求。同時,隨著國內煤價的大幅下跌,進口煤的價格優勢不復存在,低熱值煤炭進口量大幅削減,外部因素對于國內煤炭市場的影響正在減小。
在煤炭市場秋風瑟瑟的“囧”境下,破解供需矛盾,完善煤炭市場秩序,成為當前煤炭脫困的主要路徑。然而,秦皇島煤炭網專家李廷指出,雖然一季度國內煤炭產量同比下降3.5%,但煤炭產量控制的情況并不理想。假如用一季度煤炭產量降幅測算全年,今年國內原煤產量不僅仍高于已公告煤炭產能,也將超過現有合法煤炭產能,煤炭產能釋放未能有效遏制。(來源:山西經濟日報 )